來源:大象時政
這周,河南有兩件大事,值得關注:鄭州—吉隆坡“空中絲綢之路”國際合作論壇成功舉辦;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在鄭州開幕。
本期“周看點”,我們不聊宏觀,只聊這些事跟普通人有關的“機遇”。
【看點一】沒上“985”,照樣能成才
你是不是也曾認為:高學歷=好工作?
本周,在鄭州開幕的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,正在悄悄打破這種觀念。
3400多名技能高手同臺比拼,不比學歷,比技能!
講兩個河南人的故事:
第一個是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最年輕的老師姜雨荷,初中畢業(yè)后曾南下打工,心有不甘的她后來又進入技校苦學,通過不懈努力,拿下世界技能大賽金牌;
第二個是平高集團首席工匠胡中輝,從技工學校畢業(yè)的他,靠著鉆研從普通技工成長為技術專家。如今他培養(yǎng)出特級技師2人、高級技師10人、技師15人,其中7人被評為省級技術能手。
他們的經歷印證一件事:技能,是真本事。沒有“985學歷”,也能靠技能成就前程。
作為經濟大省、人口大省、工業(yè)大省,河南勞動力資源豐富。如何把人多的優(yōu)勢變成人才強的實力?關鍵就在于技能人才培養(yǎng)。
這幾年,河南持續(xù)推進“技能河南”建設,還把技能培訓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首——這不是喊口號,是在實打實為普通人鋪路。
【看點二】“空中絲路”,不只是路
說到路,不得不提河南“空中絲路”的建設。
本周,鄭州—吉隆坡“空中絲綢之路”國際合作論壇成功舉辦。
你可能會問:這跟我有什么關系? 其實,關系不小。
河南與馬來西亞要聯手建“雙樞紐”:鄭州作為輻射全國的樞紐,吉隆坡作為面向東盟的中心。
這意味著,你愛吃的貓山王榴蓮、常用的東南亞美妝,以后可能“當日達”;河南造的智能手機、醫(yī)療器械,也能更順暢賣到海外。
這不僅是物流提速,背后更是商機涌動。這次,13個中馬合作項目集中簽約,從航空物流到熱帶水果進口,從燕窩加工到旅游推廣,企業(yè)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機會。
我留意到,這次論壇,有不少河南和馬來西亞的企業(yè)負責人參加,他們都是來尋找合作契機的。
對河南企業(yè)來說,借助這條“空中絲路”搭建的便捷通道,能夠更高效地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,擴大市場份額,提升品牌影響力;而對于馬來西亞的企業(yè)而言,河南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(yè)體系,也充滿了吸引力。
有馬來西亞僑領就建議,河南食品企業(yè)大膽走出去,拿下Halal認證,就能打開全球穆斯林市場。
這條“路”,是商路,更是出路。
今天的河南,一邊抓國家的機遇,一邊為自己、為更多人創(chuàng)造機遇?!翱罩薪z路”讓河南走向世界,“技能河南”則讓每個努力的人不被看輕。